世界汽车 · 让懂车的你更懂车
云辇背后,是比亚迪不同于新势力的技术观

4月10日,比亚迪发布全球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云辇系统历经比亚迪五年时间的全栈自研开发,成为了国内首个自主掌握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定位分为云辇-C、云辇-A、云辇-P 三个品类,实现系统级深度集成,将从舒适、操控、安全、越野等维度大幅提升消费者的驾乘体验。

为什么是车身控制系统?

这个字可能首先很多人都不认识。“辇”(niǎn),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也指乘车,后专指帝王、后妃乘坐的车。“云”,则象征着比亚迪旨在通过智能化技术创造更轻盈平稳的驾乘体验,是一种将我国古代文化与当今科技的融合,重新定义重新定义“中式新豪华”。

1-1.jpeg

我们对于车上的所谓“三大件”都很熟悉,它们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汽车制造研发最基础核心的部分。经过近2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不乏高升功率发动机、9AT、DHT等技术,竞争力放在全球也可圈可点,尤其是电动化浪潮到来之后,我国自主电驱动技术更是已经在世界领先,跨越了过去的技术鸿沟。

相比之下,对于车身垂直方向的底盘感受、悬架支撑的调校,也就是可以被概括为上面提到的车身控制系统,相对来讲仍然相对落后,相较国外拥有百年历史沉淀的豪华品牌,我们仍然缺乏自己核心的技术实力。尤其是电动化转型让车辆拥有了更快更高效的出行体验,对车身底盘的安全性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jpeg

这也就是为什么比亚迪推出云辇的原因,构建自己的技术优势,也代表了我们自主品牌开始向发动机、变速箱、混动系统、电池等已经取得建树之外的领域进一步探索技术升级。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云辇的诞生,改写了车身控制技术依靠国外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云辇’超越国外技术水平,一登场就站上了行业领先位置,完成了从1到2的提升。”

系统化解决车身控制问题

具体来说,国内汽车行业目前针对车身垂直方向控制的研究,主要从单一技术或者单一硬件入手,缺乏一体化的整体技术,比亚迪则率先拿出车辆垂直方向系统化解决方案,由云辇智探架构、云辇智算中心、云辇智控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融合构成,为车身垂向控制结合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领先技术。

C.jpeg

云辇系统分为三大品类。首先是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通过阻尼的连续可变调节实现车辆舒适性和运动性的兼容。云辇C每秒可接受上千次信号输入,根据不同路面调整底盘的舒适性,其硬件已经搭载在新款比亚迪汉、唐、腾势D9的部分配置上,可以通过OTA进行升级。

A.jpeg

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在云辇-C的基础上增加了空气悬挂,增加了车辆的通过性。悬架可以根据不同车辆,达到最多150mm的调节行程,并拥有随速调节模式、迎宾模式、便捷取物模式、高度安全锁定等多种功能模式,同时还支持底盘的多级刚度调节。云辇-A还首创了智能侧翼座椅,比如在车辆高速过弯时提供座椅腰部支撑的自适应调节,提供更好的支撑性。腾势N7将会是首先搭载这套云辇-A的车型。

P.jpeg

最后是最顶级的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可以能够实现超高举升、四轮联动、露营调平等超强越野功能。它的悬架调节行程可达 200mm,支持四轮同步升降、单轮独立升降和“一键调平”功能。相比云辇-A,通过激光雷达等其它感知原件的硬件支持,系统能够识别车辆前方5-150m范围内的路面特征和高程曲线,实现在不同路况下精细化输出阻尼控制,就像是曾经奔驰魔毯的升级版。

没错,既然是最顶级的,那搭载云辇-P的自然就是仰望U8了。而考虑到一些极限越野路况,云辇-P还推出了一个“四轮联动”功能,在面对交叉轴等极限情况,此功能可以为悬空轮减振器输送油液,拉长悬架行程,最大轮差可达 620mm。

X.jpeg

惊喜的是,发布会最后,比亚迪还发布了云辇-X全主动车身控制技术,将会搭载在未来的仰望U9上,可实现“0”侧倾、“0”俯仰,甚至还能“三轮行驶”、“车辆跳舞”与“原地起跳”等高阶功能,可以说代表了全球车身控制系统的最高水平。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发布会上,云辇的展示非常亮眼,不过背后体现出来的是比亚迪对于汽车更加基础和底层技术的重视。

前不久,在比亚迪2022年报交流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谈到了现在智能化领域最热的无人驾驶技术,但却显得不屑一顾,表示炒作自动驾驶都是“虚头巴脑”。这当然不代表比亚迪不看好自动驾驶,只是王传福认为目前的自动驾驶更多的是被资本裹挟,多了些噱头。

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同样跟我们谈到了这个话题,他表示比亚迪的特色是工程师文化,从技术层面耕耘,口号就是“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204667989.jpg

虽然比亚迪现在的标签是新能源车,但早期通过制造传统燃油车起家,先通过对整个传统汽车工业、对车辆的各个系统架构和零部件拥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才有了后面在新能源领域更加得心应手的创新与突破。换句话说,比亚迪仍然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那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基础技术上,而不是像自动驾驶这类明显更能博得消费者眼球的功能。

注重基础技术研究,就是王传福本人一直以来坚持的技术思维,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国内首个量产的四电机驱动技术易四方。

这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凭借四电机独立矢量控制技术对车辆四轮动态实现精准控制,基于感知、控制、执行这三个同样非常底层的基础打造而来,并在刀片电池、四电机、扭矩分配之余,与转向机构、制动机构等基本系统进行了高度融合,是王传福本人十多年就在畅想的场景。

易四方和这次的云辇-P都将搭载在仰望U8上,还有未来会搭载更强云辇-X的仰望U9,仰望将会是比亚迪各种黑科技的集大成者,也恰如其分地呼应了它的logo,一个甲骨文的“电”字。

在此基础上,未来自然而然就可以诞生出更多技术升级的可能性。比如有了底层线控技术、电气化技术的研究成果,不仅是电驱,车辆的悬架控制、转向机构、智能座舱以及整车各个域之间的高速传导也就水到渠成,也就自然可以酝酿出云辇这样的创新系统。

这无疑是一种更有耐心、更有长远眼光的策略,久而久之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扎实的产品体验。比亚迪长期以来毫不吝啬地投入对基础技术的潜心研究,就像比亚迪今年招的三万多毕业生,普遍以为的汽车工程相关专业的其实只是小部分,更多的人毕业于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而且不乏大几百号的清华北大人才。这些都是更加偏向基础研究的人员,明显比亚迪的目标不局限于未来的两三年。

而且,廉玉波透露比亚迪很多研发人员进行的项目也都跟近三年的产品没有太大关系,工作重心更多在前瞻基础研究,就像云辇,五年前项目就已经启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将理论进行工程化的试验和落地,都是得益于早期对基础理论的技术积累,才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产品技术升级,不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或许只是一个又一个逆向研发的技术包装品。

未来,比亚迪对技术的执着依然会进行下去。像云辇这样的技术革新不会停止,刀片电池、CTB、易四方,技术为王的比亚迪后面必然还有更多大招。

标签:
举报
收藏
0
分享:
0 条评论
0/200
评论区空空如也~~~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吧

举报

淫秽色情
营销广告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